小耳朵 聆听世界的美好
耳朵就像一个小小的喇叭,声音通过耳廓收集,进入外耳道。由耳道传到鼓膜,引起振动,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。振动在耳蜗内转化为神经信号,然后大脑就会告诉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。比如鸟儿的歌声、小猫的“喵喵”声,还有妈妈的呼唤,都是耳朵帮我们听到的哦!
借助听觉器官,能够获得包括远距离等多种信息,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。耳朵还是重要的平衡器官,半规管和前庭感知头部运动,帮助维持身体平衡。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,全球大约有4.66亿人患有听力损失,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%,我国每年新增听损儿童逾30万人,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口最多的国家。
视力出了问题,人往往能很快意识到。视力下降的显性表现如视线模糊。但听力的下降,大多是难以感知的。事实上,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,且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。
一、耳朵为什么会受伤?
1、挖耳朵:频繁用棉签、挖耳勺甚至手指掏耳朵,易损伤外耳道皮肤,甚至戳破鼓膜,引发感染。其实耳道里的耳垢(耵聍)是“天然清洁工”,能粘住灰尘和细菌,保护耳朵,而且大多会自行排出。
2、耳朵进水:洗澡或游泳时,耳朵进水可能会引起感染。
3、大声、噪音:长时间听很大的声音,比如大声的音乐、喇叭声,会让耳朵很累,甚至听不清声音。
4、感冒生病:感冒时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,可能会诱发中耳炎或外耳炎,导致耳朵出现红肿、疼痛甚至听力下降。
二、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呢?
1、防水保护:洗澡或游泳时,可以用棉花球塞住耳朵,防止水进去。洗澡后可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外耳,保持干燥,避免细菌滋生。
2、远离噪音:听音乐或看电视时,声音不要开太大,也不要长时间戴耳机。
3、保持清洁:耳朵外面可以轻轻擦,但里面不要乱动。
4、生病就医:擤鼻涕要单侧交替,用手压住一侧鼻孔,轻轻用力向外呼气。如果耳朵疼、流脓,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,及时去看医生。
三、小耳朵的“好朋友”
健康饮食:多吃富含维生素A、C和锌的食物,比如胡萝卜、苹果、坚果,让耳朵更健康。
运动锻炼:多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,减少耳朵生病的机会。
定期检查:像检查牙齿一样,定期检查耳朵,及时发现小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