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稿人:张子奇妈妈(宜山园小二班)供稿人:蔡懿老师、张霞老师
我相信,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完美的种子,只要给予他们爱和自由的土壤,就会结出最完美的果实,成长为独一无二优秀的孩子。我们努力给奇奇创造基于这个原则的成长环境,去陪伴孩子,而不是带孩子,在很多时候看来,这种方式更像“散养”。
1、兴趣为王
在奇奇很小的时候,我们就发现,对于他感兴趣的事情,他总是格外专注,甚至常常听不到旁边有人在叫他。对他来说,没有学习、休息、玩乐的区别,他愿意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当下的兴趣所在,都是重要的工作。在那种状态下他会自动“屏蔽”打扰,我们也去努力保护这种专注,把打扰降到最低。陪伴孩子的大人,需要多一些观察和多一些耐心,要多一些,再多一些。在每次叫奇奇之前,我们会先观察一下他在做什么,尽量不打断他正在进行的工作,等到告一段落再叫他。如果必须打断,又遇到奇奇不愿意立刻停下的情况,我们一定会和他沟通,比如“我们再玩儿五分钟就结束”或者“听完这个故事就结束”,通常奇奇都会愉快地主动配合。而当奇奇专注力不够的时候,也一定是他兴趣缺缺的时候,我们也会选择尽快结束当前的工作,尽量保护他对于这件事情下一次的兴趣。
2、故事相伴
奇奇在家的时候,家里基本不开电视,上幼儿园后开始看动画片,也尽量每天只看一集。奇奇可以说是一个“喂”故事长大的孩子,故事对他的吸引力不亚于动画片。从不到1岁开始听妈妈讲晚安故事,到2岁多不要听妈妈讲故事,而要听各种MP3的故事,从三字经、和乐熊、小问号、科学小超人,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、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,再到现在的消防员山姆、超级飞侠等等。从一开始放什么听什么,到后来指定要听什么。长期的故事积累,给了我们很多惊喜,他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背诵部分三字经,但其实并没有人刻意去让他背诵;他会用出乎我们意料的用词来准确表达,甚至是一些我们日常都不太会用到的成语。他也知道了很多甚至我们也不太了解的知识,比如:西瓜是怎么生长出来的;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现象,也喜欢尝试用自己的认知去解释说明,比如他最喜欢的汽车,尾汽是怎么产生的?他要用吸尘器把汽车尾气清理干净。长此以往,奇奇在日常与我们的交流中可以找到成就感,他会为自己的一些想法得到大人的认同而感到开心,我们也喜欢看到他骄傲地说:“你看我这个办法好吧! ”。
3、自由平等
我们努力给他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,一直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和奇奇说话,从不会特意用一些“婴幼儿”词语。多数时候通过讲道理,告诉他为什么需要这样做,而不只是单纯的让他做一件事情,尽量不强迫他。我们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,允许他们说“不”。比如:餐桌上可以选择“吃这个”,“不吃这个”;出行的时候可以选择“穿这个”,“不穿这个”等等。很多时候,我们基本上只会旁观,不管是处理和小朋友的矛盾,还是和陌生人的交流,让他自己自由地去处理,并接受一切可能的结果,只在他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,才给予适当的帮助。这个方式我们从奇奇不会说话的时候开始一直在坚持,从他懵懂的理解,到现在可以自由地沟通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。
4、尊重成长
学龄前的儿童是没有道德概念的,比如尊老爱幼、比如礼让,同时,这个阶段的奇奇也还没有完全渡过“我的”这一敏感期,所以这时候的孩子呈现出的是一种发自本心最自然的状态,有时候也会用拒绝来试探周围的人,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总是让人“愉快”。有时候我请求奇奇帮忙的时候,他会理所当然的说:“哦,对不起,我不想做!”;有时候,他也会表现出强势地“霸占”,拒绝分享。这种时候,我会觉得尴尬,但也只会给他建议,同时也一定会顶着周围异样的眼光尊重和支持他的决定。因此,奇奇知道自己应该被尊重,同样,也应该尊重别人。
5、多一些爱
每个家庭都会尽全力给孩子最多的爱,我们也不例外。而我们会更注重去理解他的情绪,允许他哭泣、发脾气,陪他经历和解释他的各种情绪。有时候,我也会忍不住发火,情绪过后,我会尽快去和奇奇沟通刚才妈妈的情绪问题。常常会有我跟他道歉的时候,奇奇就会委屈的哭出来,说出他感觉很伤心或者很害怕之类的话,然后我会抱着他,再重新整理一遍刚才发生的事情和我们各自的情绪问题,各自检讨。这些会让奇奇清楚地知道,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,也确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,妈妈和爸爸永远爱我,从而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和自信心。
每次看到各类育儿的文章,看到科技嗨儿里家长们分享的经验,我都会学习和自我检视,总觉得有各种遗憾,总觉得自己做的各种不足,总觉得应该可以做得更好,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。可我们都不是完人,遗憾会一直有,索性信任自己,信任孩子,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爱和自由的土壤中,结出最完美的果实。